找到相关内容8245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济群法师答:众生皆具佛性,为何不识自家宝藏?

    济群法师答:   佛性,是生命中的清净宝藏。与此相对应的,还有无明。佛性是无始的,无明也是无始的。我们常说“一念不觉”,事实上,我们从未觉悟,是“念念不觉”。虽然我们有佛性,却虽有若无。不仅如此,还认贼为父,反被贪嗔烦恼左右、控制。当贪心现起时,立刻就在它的指使下去贪了。嗔恨、妒嫉、也是同样。众生为无明所惑,造业流转,无有了期。修行,就是要铲除...

    济群法师

    众生皆具佛性,为何不识自家宝藏?|济群法师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102277938.html
  • 如本法师答:天台宗所立之三惑,何谓三惑?

    如本法师答: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名为三惑。凡夫、声闻、缘觉、菩萨,尚未证成无上佛道,因而拥有的一切迷惑。 见思惑是凡夫的迷惑,见思惑中的见惑是知见的迷惑,如身见边见等五不正见,思惑是思想...故名尘沙惑。 无明惑即根据根本无明而言,能障蔽中道实相之理,断尽即成佛。 此三惑中,见思惑为粗,尘沙惑为中等,无明惑为细,其性质各不相同。这是天台宗将凡夫、二乘、菩萨未证成究竟果地,内心所有之迷惑...

    如本法师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12/16122894740.html
  • 如本法师答:外道所说的神通与佛教所说的神通,有何差别?

      如本法师答:外道之行者亦有神通(梵语rddhi),其神通是有漏神通,有漏即是无明烦恼未断尽之意,虽得禅定所发之神通,但禅定亦是有漏之三界内禅定,一旦无明烦恼现前,禅定丧失之际,其神通自然消失无踪。   故外道之神通亦属不究竟、有漏、无明未净尽故,通常外道神通尚属三界内有为生灭之辈,有一通、二通,乃至五种神通,外道神通顶多至五通,即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神足通、他心通等五通,外道神通是极为...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0502212900.html
  • 人为什么烦恼

    一样的。所以人生不管遇顺逆之境,要懂得转境,不可执著;修行最大的功夫,就在于一个“转”字,要“转法华”而不要“被法华转”,也就是不要执著。能够不怕烦恼,不执著烦恼,自可安然自在。 二、烦恼缘于无明无明就是不明理,我们与生俱来的无明,就是贪嗔痴慢疑;有了无明,就有贪欲、嗔恚、骄傲、疑惑等烦恼,所以烦恼起于贪嗔痴慢疑等无明。有句话说∶“宁与聪明人打架,不与无明人讲话。”一个人若不讲理时,好话、善言、...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000478999.html
  • 谈十二因缘

    顺逆二种观法:  顺观即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人,六人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这便是苦、集二谛——凡夫的因果。  逆观即无明尽则行尽,行尽则识尽,识尽则名...能令无明尽,而得到出世的结果。  下释十二因缘:  一、“无明”,即迷惑,如人走路,忽尔迷失方向,这迷的发生是无有根源的,人类的无明也如此,故佛教叫他作“无始无明”。  人从有生以至将来,无时无处不是...

    周叔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50965901.html
  • 由真起妄返妄归真之考证

      唐复礼法师也曾提出:“由真起妄,返妄归真”这两句说话讨论。(林间录)   释迦佛在世时金刚藏菩萨曾将“真”“妄”的话提出向佛辩论。(圆觉经)   无始无明,出于《胜鬘经》。(胜鬘经)   按窥基法师所说,唯发总业,即无始无明,亦名发业无明,三发别业,与通发二业,即妄念无明,亦名润生无明。(瑜伽师地论略纂)   将发业、润生两无明举出(楞严经卷四)   无相无着,只能达到无始无明...

    月溪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9394689270.html
  • 天台宗随自意三昧研究

    中见其影响。作为一位热忱坚定的佛教修行者,慧思在其著作中讨论的核心问题与释迦牟尼提出的问题是完全一致的,即:生死是怎样存在的?当如何超越它?《随自意》也不例外,它以无始无明和有始无明解释生死轮回的根源,以观无始空与毕竟空作为破除无明的方法,以藏识与转识作为见道的主观依据与工具,而其中尤以关于无明与空的论述最为精彩,文字不多,但浓缩了慧思对佛教修行解脱基本方向与原则的认识,既与印度龙树诸师的思想...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2741895.html
  • 月溪禅师答:佛法只一乘,缘何要说三乘?

    香港的路程引他到了香港,到香港后,再对他说此不是广州,仍要再进;譬如二乘断一念无明,一念断了,乃是空空洞洞的无始无明,非佛性,一念断了又起,起了又断,即非究竟,故一念仍是无始无终的;此时再将到广州的真路告他,使他得到广州便是;譬如今人宜修大乘法,佛告言:小乘断六根及二乘断一念,皆非究竟,因六根一念皆不能断的,要修大乘法门,应破无始无明,无始无明乃无始而有终的,若欲破无始无明,定要用一念无明与六根中...

    月溪禅师

    月溪禅师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3551610952.html
  • 问:既然“心即是佛”,为何还要学佛?

    虽然“心即是佛”,但我们目前的生命现状是不是佛?佛陀已彻底断除一切无明烦恼,我们断除了吗?佛陀已通达宇宙人生一切真理,我们通达了吗?“心即是佛”是代表生命某个层面所具有的内涵,并非一切。现实中,我们仍是不折不扣的凡夫,充满贪嗔痴,充满无明烦恼。所以,还应以佛法为指导,不断消除烦恼,使心的本来面目逐渐显现。 那个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心,那个...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75677816.html
  • 心的幻化性格与造业问题

    起窃谢,新新生灭,念念不住。(左目右火)烁如电耀,遄疾若奔流。(3)  无明秖是一念痴心。心无形质,但有名字,内外中间,求字不得。是字不住,亦不不住。犹如幻化,虚诳眼目。无明体相,本自不有,妄想因缘...无定的。它又常与“无明”一词连在一起说,而成“无明一念心”,这无明正表示心的形貌、源头难以追寻,如幻如化,缺乏正常的理路(明)之意。  对于无明心的这种幻化性格,智顗又以四句追求,而归于不可得。他说:...

    曾其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334981703.html